关于福州第十八中学办学理念的阐述

2018-04-23

关于福州第十八中学办学理念的阐述

善施教化 立德树人

善施教化

孔子在论水的时候说,水能“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意思是说:流水中总会有污浊之物渗入,但水流凭着强大的涤浊成清的本领,流着流着便将污物沉淀净化了。这跟教育者善于教化、使人化恶为善的情形多么相似。德育教化的最高境界就是“涤浊成清、化恶为善”。

善施教化,从教师个人角度来说要:感之以爱,导之以理,教之以法;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说要:善立制度、善建队伍、因时因地制宜、善用各种有利条件办好教育。

20世纪80年代,以姚逸仙、陈醉珍、吴志华、李曦等为代表的福州第十八中学教师提出了“全员育人,转变一名‘后进生’与培养一名‘优秀生’同样重要”的教育思想。这一思想表达的是“不抛弃”、“不放弃”的教育精神,本质正是“涤浊成清、化恶为善”,即“善施教化”。1992 年10月,福州十八中成为福建省首批三级达标中学,学校被市民们亲切地赞誉为“不一般的一般校”、“优秀班主任的摇篮”。进入21世纪,福州十八中继承并发扬师德建设优良传统。2011年,学校被评为福建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在教育方式上,善施教化特别强调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的历史文化元素,充分调动校友资源,让教育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于无形中让学生受到教化,学到知识。

水为万物之根源,其德能容天下,对万物都能善施教化,水之灵极矣。善施教化是一种境界,为人师表若能谨遵此条,也就当之无愧了!

立德树人

中华民族是重视德育和志趣高尚的民族。“立德”为我国古代所谓“三不朽”之一:《左传》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中的这段话说明我们的先贤已充分认识到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立德树人”也几乎是我国历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和永恒话题。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德为才之帅。”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当今我国正处于开放的国际环境与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中,而青少年学生又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德育为先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德育为先,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校德育格局要从课程德育、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三方面进行建构;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立德树人,入心为要。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国家正,国家正而后天下正。当今社会,多元的价值观,日新月异的社会,海量信息的包围,让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照本宣科式的德育教育,已经无法将“德”字溶入孩子们的血脉。只有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

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塑造学生纯真完美的心灵。加强学生心理辅导,注重对学习困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关怀和帮助。认真发掘学科中所蕴涵的健全人格教育资源,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格的滋养与涵育,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把学生发展从知识层面提升到生命发展层次。

教育关乎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千秋大计,我们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善施教化,立德树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阅读2031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